您的位置:首页 > 行情 >

聚鸣投资刘晓龙:熬得过低谷方等得到花开

时间:2022-05-21 09:37:00     来源:财经资本网
聚鸣投资刘晓龙:熬得过低谷方等得到花开

投资和经营一家公司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胜利的关键不在于短时间内的冲刺。能笑到最后的人,需要有超出常人的耐力和韧性。

20多年前,一个少年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从我新疆老家到北京,坐公交13个小时,坐火车62个小时。他说:“去你梦想的大学,值得。”

2016年,这个少年已经成长为某大型公募基金的投资总监,辉煌的投资业绩为他带来了鲜花和掌声。但他选择了白手起家,走上创业之路,并于2017年创办了聚明投资。

聚明投资稳步前进,现已成为知名私募,管理规模超过300亿元。80后私募大佬刘晓龙的名字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和关注。

在外人眼里,刘小龙擅长反向投资,很少受情绪波动的困扰,性情沉稳。但在高压工作之余,他是一个懂得调节,热爱健身,热爱品酒的人。他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过去所有的风风雨雨都让他更加坚定了向梦想迈进的决心——保持稳健的业绩,继续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我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我已经忍受了艰难困苦”

面对压力时,他总是比一般人忍耐得更好,抗压能力特别强。但很少有人知道,刘小龙“经久不衰”的性格主要源于他的童年经历。

2017年下半年,刘晓龙离开公募成立聚明投资。创业之初,并不顺利。

“虽然我在创业前也咨询过同行,但刚开始还是有很多要学的。比如初期员工的招聘,办公场所的租赁,渠道的开发等。,都需要我在公司成立之初完成。那时候还有资金在管,只有30%的时间可以投入到投研中。剩下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公司的管理上,所以一开始还挺着急的。”刘晓龙坦言,“我压力最大的阶段是2018年融资难的时候。”

在市场持续低迷的2018年,聚明投资在2017年底成立的私募产品依然取得正收益。可以看出,在“民办”的第一年,刘小龙打了一场漂亮仗。然而,2018年12月,市场情绪跌入冰点,业绩向好的聚明投资在发行产品时也举步维艰。

2018年12月,刘晓龙去了13个城市,为新品发布会举办了20场路演,但最终的筹款结果并不理想。他笑着说:“筹资的回报可能还不够出差的费用。当时感觉压力很大,也质疑自己创业的决定是不是错了,但是质疑和焦虑都解决不了问题,只能熬过去。回过头来看,2018年底到2019年下半年之后,市场回暖,之前和渠道的沟通没有白费。”

很多熟悉刘晓龙的人都会这样描述他:面对压力的时候,他总是比一般人忍耐得更好,抗压能力特别强。但很少有人知道,刘小龙“经久不衰”的性格主要源于他的童年经历。

“我家住在新疆的一个小镇,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从小看到父母比较能吃苦,所以比同龄人多锻炼。比如我在乌鲁木齐上的高中,全疆各县尖子生都能进,竞争特别激烈。入学时,我在班里排名第35,但通过慢慢的努力,我没有感到压抑和放松,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考上清华后,家里经济条件有限,买不起卧铺票。我要坐13个小时的公交车,坐火车要坐62个小时的硬座。还记得每年的冬夏高峰期,火车的过道都挤满了人,甚至还有人躺在座位下面。这些经历当时觉得很苦涩,但回过头来看,却是无价的财富。后续无论我是研究员、基金经理还是创业公司,无论压力有多大,我都觉得很尴尬。”谈起学生时代的经历,视频另一端的刘晓龙笑着告诉记者。

“在投资的道路上,相信常识的力量”

反向投资的本质是回归常识的过程,常识最终会起作用。如果对一个公司的基本面有深入的研究和认知,那么底层的优秀公司有很大概率为投资者提供更高的回报。

“忍”字让刘小龙在投资上比一般人更有决心和韧性。

刘晓龙出任公募基金经理的那一年,恰逢2011年熊市。当时他看到了一大批2010年业绩不错,但估值相对昂贵的公司,这让他在未来的投资道路上更加注重安全边际,逐渐形成了基于均值回归的逆向投资理念。

2021年初,记者第一次采访刘晓龙时,以高价值、优质龙头股为核心的结构性行情越来越强,但他明确提出“现在要勇于买入中小价值股票”。不久之后,刘晓龙的判断得到了验证:市场风格回归中小市值。

“反向投资的本质是回归常识的过程,常识最终会起作用。”刘晓龙坦言,如果对一个公司的基本面有深入的研究和认知,底层的优秀公司将有大概率为投资者提供更高的回报。但是,反向投资最难的地方在于对人性的考验。等待负面因素完全释放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很多投资者会在黎明前倒下。所以做好反向投资是需要一定的意志力和耐心的。

今年以来,在诸多内外扰动因素下,市场出现剧烈调整,4月下旬上证综指跌破3000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刘晓龙再次提出了与大多数人不同的观点。

他表示,无论是俄乌冲突还是疫情复发,都使得今年市场震荡调整更加剧烈。虽然短期市场仍存在不确定性,但4月最后一周,创业板指数跌至2100点附近,全A估值距离2018年最低点不足10%。所以从理性的角度来说,继续悲观意义不大。

“后续我不会主动降低仓位,会从局部防守转为局部进攻,以一到两年的时间全面寻找成长的机会。当然,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二季度制造业、消费等行业的表现并不乐观,业绩兑现时市场会不会再杀一波还不好说。需要考虑当时的市场情绪。但我认为,4月份的下跌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这部分预期,对于优秀的公司,需要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

“私募,规模让位于业绩”

首要目标是为持有者创造稳定的绝对回报。现阶段规模更倾向于让位于绩效,有一定规模的良好工作环境来支撑员工就足够了。

出于对常识的尊重和对绝对收益的坚守,刘小龙在“跑私募”后画了一条波动向上的净值曲线,聚明投资迅速跻身百亿级私募梯队。对于刘小龙来说,规模从来不是他创办聚明投资的终极目标。

他表示:“私人股本经理的首要目标是为其持有人创造稳定的绝对回报。现阶段我更喜欢规模而不是业绩,有一定规模的良好工作环境来养活员工就够了。其次,也希望打造一支精干的投研团队。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人数精简,相互信任度高。每次碰撞后产生共鸣的概率会更高,从而形成真正的投研一体化。这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我会花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去努力。”

工作之余,刘小龙喜欢跑步健身。他说,“跑步最简单,最省时,随时随地都可以,一个小时就能搞定。”除了跑步,不太忙的时候,刘小龙会自己喝一杯,享受难得的放松时刻,或者约上三两个朋友一起品酒,聊聊近况。

在他看来,投资和运营一家公司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胜利的关键不在于短时间内的冲刺。能笑到最后的人,需要有超出常人的耐力和韧性。

好在他过去的经历给了他最珍贵的品格,梦想给了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他未来需要做的就是不管不顾的跑。

精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