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 >

保险投资再扩围,汽车科技成热点

时间:2025-05-06 11:54:57     来源:中青网  阅读量:6471  

近日,为规范保险资金未上市企业重大股权投资行为,推动保险资金服务社会民生、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保险资金未上市企业重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对重大股权投资的概念、调整可投资行业范围、规范治理约束和内部管控、“新老划断”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和明确。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持续深化保险资金运用改革,完善监管政策,加强监督管理,推动保险资金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力度,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有业内人士直言,很多汽车行业人士还没意识到,《通知》释放的利好,将对汽车行业的转型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新增投资方向与汽车高度契合

《通知》的出台,在金融和产业界引发广泛关注。

自2010年起,金融监管部门就已允许保险公司运用自有资金开展重大股权投资,投资范畴涵盖与保险业务相关的汽车服务等行业,历经多年发展,保险资金重大股权投资风险总体可控,且在产业协同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但随着汽车业和保险业发展形势的变化,涌现出诸多新的挑战,保险机构对新经济、新技术的股权融资支持不足,对被投资企业管理也有待强化。在此背景下,《通知》应运而生,旨在进一步规范保险资金股权投资行为,以应对当前股权投资领域的矛盾和问题,弥补监管制度短板。

与以往政策相比,《通知》可谓亮点突出。业内人士指出,在投资范围上,新增“科技”、“大数据产业”,这与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高度契合。汽车行业与科技、大数据深度融合,保险资金可借此投资于汽车行业相关的科技研发、大数据应用企业,如车联网数据服务企业等,推动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而且保险公司不只是投钱,还能凭借自身资源网络,助力汽车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拓展市场渠道。比如协助车企与上下游供应商建立更紧密合作,提升产业整体协同效率,增强汽车企业抗风险能力。

同时,《通知》明确重大股权投资概念,将保险机构及其关联方对未上市企业构成控制或共同控制的直接股权投资行为清晰界定,让保险机构投资操作有更明确指引。此外,《通知》强调风险管控,明确禁止八大行为,对被投资企业在股权结构、主营业务、信用记录等方面提出要求,确保保险资金投资安全,这也为汽车行业引入保险资金提供了坚实的风险保障基础,促进保险资金与汽车行业未上市企业的健康良性互动发展。

可以说,《通知》释放出诸多积极信号。一方面,表明监管部门鼓励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对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汽车行业。保险资金的进入,不仅为汽车行业企业提供资金,还能借助保险公司丰富的资源和经验,为汽车行业企业发展出谋划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为汽车行业的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保险资金的股权投资,能让更多创新型汽车企业获得发展机遇,激发行业创新活力,促使汽车行业加速形成新的产业生态。

保险资金“点燃”汽车科技新引擎

汽车行业正处于深度变革期,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期限长等特性,《通知》的发布,特别是在投资范围上新增“科技”、“大数据产业”,为保险资金流入汽车行业未上市企业打开更广阔通道。

例如,一些专注于智能驾驶技术研发的未上市企业,虽前景广阔,但因前期研发投入大、风险高,传统融资渠道受限。保险资金的注入,能为其提供充足资金支持,助力技术突破,加速智能驾驶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和普及,推动整个行业向智能化迈进。

事实上,近年来,保险公司在汽车科技和大数据相关领域已经迈出探索的步伐。

2017年,人保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优质产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邦邦汽服,应用AI、大数据等技术,深耕车险理赔价值链与汽车后市场生态链,打造了多个平台,致力于成为保险、维修、配件生态圈的高价值连接器和赋能器。

2023年,长城汽车与平安、信通院三方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携手打造汽车产业大数据应用联合创新实验室。三方依托各自在智能汽车、金融保险、产业研究等方面的资源与经验,借助先进技术优势,在数据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就产业发展、技术创新、金融服务等展开合作,推动汽车产业、出行行业、数据应用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及互利共赢。

就在《通知》发布后几天,4月9日,中国太保发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太保寿险当日与多家机构共同签订上海科创三期基金合伙协议,拟设立上海科创三期基金。上海科创三期基金的认缴出资总额拟定为80亿元,存续期限为8年,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环保新能源等领域。

了解上海科创三期基金的人士分析,未来该基金很有可能为汽车相关的科创企业提供发展资金,帮助其渡过初创期和成长期的资金难关,使这些企业能够专注于技术研发和业务拓展,增强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整个汽车行业的创新发展,吸引更多资本和企业参与到汽车科技创新领域,促进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整合。

重资产推动保险与后市场深度融合

值得关注的是,《通知》明确了重大股权投资概念,对汽车后市场产生了直接影响。汽车后市场专家房斌指出,以往保险公司曾尝试在汽车维修后市场布局,但多为撮合相应资源为自己服务,多年来并未掀起多大浪花。然而时至今日,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汽车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代表方向,对我国科技和经济的持续提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是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保险公司而言却是一场严峻挑战。整车企业因为掌握了智能网联数据、配件和维修授权,在保险市场中开始占据越来越大的优势,甚至直接下场布局保险业务,保险公司的单量因此显著下滑并持续亏损。

在此情况下,保险公司亟待通过重资产布局汽车后服务,在以换购为主的汽车市场中,凭借其在后市场构建的生态链条,更多影响车主的购买决策,进而夺回在汽车行业的流量和话语权。《通知》对于重大股权投资概念等的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为保险公司重资产介入汽车后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房斌认为,很多车辆脱保后,车企和4S店都不掌握后续的相关数据,而保险公司是汽车产业链条中,惟一清晰掌握车辆相关数据信息的企业。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大力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保险公司重资产布局后市场,进而有能力掌握汽车零部件报废拆解后的碳足迹,推动汽车行业真正实现汽车零部件的回收再制造。

如此一来,保险公司将不再受制于车企的配件把控,不仅能降低保险公司的理赔维修成本,而且能基于在汽车后市场实体网络的建立,创造更多富有想象力的商业模型。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碳交易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诸多环节仍存在短板,交易体系不够健全,市场活跃度相对较低,监管机制也有待进一步细化,保险公司此举还能助推我国碳交易蓬勃发展,为绿色经济注入澎湃动力。

波拉汽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王浩也认为,保险和后市场的深度结合是必然。拥有政策的加持,加上保险资金的投资助力,将给很多创新的后市场服务企业新的发展思路和机会。而保险行业通过投资后市场服务领域,进一步增强服务实力,完善整体服务体系,最终实现1+1>2的效果。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精彩阅读